宫内省大臣松平恒雄带着医生匆忙进入,为裕仁注射了镇静剂。
天皇逐渐平静下来,瘫倒在椅子上,但口中仍喃喃自语:“都要付出代价...全部要付出代价...”
重光葵退出御文库时,内心充满了绝望,他清楚地看到,日本已经陷入了绝境。
德国不可能提供原子弹,而的核垄断已经被打破,华联、德意志都已经拥有了核弹,可德国人不愿意帮助他们!
前线战况更是惨不忍睹,日军在太平洋岛屿上节节败退,美军已在进攻苏拉威西岛,下一步就是可能直接进攻菲利宾。
东南亚战场同样溃不成军,苏门答腊岛全部沦陷,加里曼丹估计也撑不了几天,日本精心构建的“大东亚共荣圈”已土崩瓦解。
重光葵回想起一位德国官员私下说的话:“日本为何不考虑终战?继续抵抗只会增加无谓的伤亡。”
当时他愤怒地反驳了这一建议,但现在想来,这不失为一种现实选择。
然而,裕仁和日本军部主流意见仍是“一亿玉碎”,准备本土决战。
德国原子弹希望的破灭,并没有让日本领导人清醒,反而使他们更加疯狂。
日本历史上,九州地区曾多次面临外敌入侵,13世纪元军两次东征,都是在九州登陆,当时日本凭借“神风”侥幸获胜,但现在不会有这种奇迹了。
回到家中,重光葵独自在书房待了很久。他拿出纸笔,开始写下自己对当前局势的分析。
作为外交官,他清楚地知道日本已彻底失败,继续战争只会导致更多平民死亡。
“帝国已经失败了,”他在日记中写道,“不仅是军事上的失败,更是道德和理智上的失败。
我们发动了一场注定失败的战争,如今又不肯面对现实。”
重光葵想到德国为什么也沦落到靠原子弹来威吓对手,苟延残喘的地步。
今天这种地步的一部分原因——希特勒的短视和种族政策,这与日本的情况何其相似,军国主义者同样盲目自信,排斥理性声音。
他还想到中提到的观点:日本民众并非无辜的受害者,而是战争的积极参与者和支持者。
正是全国上下对军国主义的狂热,才使得这场灾难性的战争得以持续。
夜深人静时,重光葵做出了一个决定:他必须与其他理性的政府成员联系,设法结束这场无望的战争,即使这意味着背叛天皇的意志。
次日清晨,重光葵秘密会见了前首相近卫文麿等主和派人物,他们一致认为,必须尽快寻求终战途径,否则日本将面临彻底毁灭。
然而,军部势力仍然强大,东条英机等强硬派坚持本土决战,甚至提出了“国民玉碎”的计划。这意味着即使平民惨遭屠杀,也要战斗到最后一人。
重光葵在会议上提到了德国的情况:“如果连科技发达的德国都无法大规模生产原子弹,我们更不应指望奇迹,现实是,我们的敌人已经拥有这种武器,而我们没有。”
在御文库地下掩体内,裕仁从药物作用下醒来,短暂的崩溃后,他陷入了更深的抑郁,他意识到,复仇只是奢望,日本帝国的命运已经注定。
医生悄悄增加了他药物中镇静剂的剂量,确保天皇不会再次情绪失控。
宫内省大臣松平恒雄开始秘密联系皇室成员,商讨万一天皇完全丧失理政能力时的应对方案。
九州岛西海岸,一位老渔民望着海平面上升起的乌云,预感又一场风暴即将来临。
他不知道的是,这场风暴将比自然界的任何风暴都更加可怕,而在久留米的地下掩体内,重光葵正默默做出那个企图将改变历史进程的决定。